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城乡养老保险不用缴费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城乡养老保险不用缴费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- 为什么有的人不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,还能领钱?
- 交了五险一金的人还需要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吗?
- 我的母亲60岁,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,还能参保享受待遇吗?
- 农村户口在交职工养老保险,那农民的养老保险还需要缴纳吗?
为什么有的人不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,还能领钱?
三、还有一些人,不缴费,也能领养老金
新农保中的残疾人员、计生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:***会帮交最低缴费标准的养老保险费(200元),只要他们选择以200元档次的,个人就是免缴费了。
参加被征地,养老保险的到龄的老人:有些地区会提供全额贷款,再按月从养老金中扣除一部分用于还贷,相当于不需要缴费,直接领取养老金。
军人优抚政策:军人是我们国家的英雄,享受国家优抚也是他们应得的待遇。
交了五险一金的人还需要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吗?
不论是公司帮你缴纳还是你自己缴纳了五险一金的话,都不需要再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了,因为五险一金当中包含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,而同一个人只能购买一种养老保险,但是如果是商业养老保险,你可以购买***型的养老保险,你只能购买一种,也就是说,你交了五险一金,就不需要再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了
缴纳了五险一金的人,是不需要再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。因为国家有规定,职工医疗保险,灵活就业人员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。都属于国家给咱们老百姓的一项***政策待遇。***待遇,那每个人只有享受一份儿的权利。不能重复享受多份儿。
我的母亲60岁,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,还能参保享受待遇吗?
分两种情况,一是,如果是在她户口所在地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满60周岁的,可以不用缴费,直接享受当地的基础养老金待遇。
如果是该制度实施之后满60周岁的,需要补缴。按照现行的档次标准,一次性补缴15年以后,从缴费的下个月开始,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。
比如呼和浩特市的户口,如果在2012 年1月1号之前就满60周岁的,一直没有办理参保手续,是不需要缴费的,目前咱们呼和浩特市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是183元,她就可以按月领取这个金额。
如果现在要补缴15年,现行标准有12个档次,最低的是200元/年,最高的是7000元/年,一次性补缴15年以后,计算待遇,然后从缴费的下个月开始,就可以领取待遇了。
农村户口在交职工养老保险,那农民的养老保险还需要缴纳吗?
大家好,我是化险为易,多年保险狗,专业解决保险难题!农村户口在交职工养老保险,那农民的养老保险还需要交纳吗?答案很明确:如果农村户口已经在缴纳职工养老保险,那么农村的养老保险就不需要缴纳了。因为职工养老保险,和农民的养老保险,都是社保的一部分,就像医保一样,只能使用一份,即使两者都交了,最后也不能同时领取,纯属浪费钱。
首先我们要分清楚什么是职工养老险和农村养老险。
职工养老险又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,是社会保险中的一个险种。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,多渠道筹集资金,对劳动者在年老、失业、患病、工伤、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,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。
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是:职工所在企业缴纳20%,职工个人承担8%。以前的规定是,单位那20%里面的一部分和个人的8%全部划入个人账户,现在单位缴费不再划入,仅个人缴的那8%划入个人账户。
由劳动者和所在的劳动单位共同承担,缴费基数和收入水平成正比,最低要求交纳15年,在退休后方可领取退休金,当然,缴纳越多,领取越多。
很负责的告诉你,只要是交了职工养老保险,农村的养老保险根本就不需要再交了,如果还在交农村的养老保险,无非也是你钱多了
为什么交了职工养老保险?农村养老保险就不需要交了?
1.这个我可是到镇上面的社会保险保障部门,去咨询过,因为我在前几年都是一直有缴农村的养老保险,这次回到家过后,老爸跟我说家里的农村养老保险继续还在交,为这个事情专门跑了一趟镇上的社会保障部门,里面的工作人员明确的答复说,有了职工养老保险,就不需要再缴纳农村养老保险
1.职工养老保险就是企业或者单位给[_a***_]购买的一项社会保险,保险包括五项险种,其中有:
(1)养老保险
(2)工伤保险
(3)失业保险
(4)医疗保险
(5)生育保险
职工医疗保险缴费比率是,根据个人的工资情况,如个人平均工资大于本地平均工资的300%,缴费基数按平均工资的300%计算。但是缴的费用越高,以后领的养老金就越高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城乡养老保险不用缴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城乡养老保险不用缴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601098.cn/post/5047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