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城乡养老保险历史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城乡养老保险历史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?
1991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开始启动,到目前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。 第一阶段:1991年-1996年,传统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向社会保险体制逐步转变; 第二阶段:19***年-2000年,统一的全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形成; 第三阶段:2001年开始,统一养老保险体制进一步调整。
1991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开始启动,到目前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。 第一阶段:1991年-1996年,传统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向社会保险体制逐步转变; 第二阶段:19***年-2000年,统一的全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形成; 第三阶段:2001年开始,统一养老保险体制进一步调整。
五六七十年代的城里人有没有交养老保险?
先说答案 :五六七十年代的城镇职工是不缴养老保险,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是从1992年开始的 。
我没有退休的时候,在单位里从事过多年的劳动工资管理工作 ,对这里面的知识略知一二 ,我来简单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。
大家都知道 ,五六七年代,我国各行各业属于百废待兴 ,劳动保障制度并不完善 。那个时候国营、集体企业的固定工人,都是以档案工资级别,外加其他地区粮、油、煤、付食生活补贴 ,计发工资 ,也就是说,档案工资级别越高 ,每个月的工资越多 。
退休工人是按照档案工资级别,工龄年限 ,按照百分比计算退休金的。这部分人现在也称之为是“老人 ”退休的计算口径也是按照老人老办法 。
到了1992年,我国建立了劳动保险制度以后 ,个人建立了养老账户 ,企业职工个人开始按照申报基数缴纳养老金 。在此之前参加工作的,叫做视同缴费 年限,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后,参加工作的叫实际缴费年限,到退休时两项合并计算 。
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,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。
(1)、老人老办法仍按照原来的办法发放养老金 ;以档案级别工资为准 ,按照工龄百分比计算 。
(2)、新人新办法 ,想退休的职工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:一个是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,第二个是缴纳养老金必须满足15年 ;这也体现了“多缴多得,长缴多得”的缴费机制 ,不足15年的 ,想要退休按退职处理,将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 返给本人;
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。问有沒有交养老保险是***,攀比退休金是真。
城里人有党政工作人员、教师、事业人员、工人和无业城市居民。五六七十年代,尚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,党政工作人员、教师、事业人员、工人,交不了养老保险,依法可以退休,领退休金。无业城市居民也交不了养老保险,但不能退休,沒有退休金。
单职工的党政工作人员、教师、事业人员、工人,有的家也在农村,他们也能退休领养老金。
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以前,退休金是由单位发放。
五六七十年代,农民在互助组、农业社、人民公社劳动,这些单位沒有建立退休制度,不能领退休金。因此,农民不能和党政工作人员、教师、事业人员、工人攀比退休金。
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以后,所有的人(包括农民),只要交纳养老保险,就可以领养老金,不要攀也不要比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城乡养老保险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城乡养老保险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601098.cn/post/34403.html